世界
炎症性肠病日
什么是炎症性肠病
炎症性肠病(简称IBD)是一种肠道慢性炎性疾病,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为其两大主要类型。IBD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研究认为可能与基因、环境因素和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相关。该病临床表现多样,病程迁延不愈,主要症状包括: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发热等。若疾病控制不佳,甚至会出现食欲减退、体重减轻、消瘦、营养不良等表现。
据统计,全世界有超过万人患有IBD,中国大陆地区IBD发病率亦达1.96-3.14/10万左右,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治疗药物的不断进步,大部分IBD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缓解或控制。但目前研究显示,仍有30-40%的克罗恩病患者及20-30%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最终需要手术干预。如果治疗不及时、不规范,随着时间的变化、病程的进展,IBD患者的症状会反复出现,还可能引起肠道狭窄、肠穿孔、消化道大出血等并发症,甚至最终导致癌变。
为何会设立世界炎症性肠病日
为了引起社会对IBD患者的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kuiyanga.com/xkyyw/7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