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消化性溃疡 > 消化性溃疡穿孔 > 正文 > 正文

口炎病人的护理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8/12 11:02:55
治疗白癜风的著名专家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941698.html
口炎病人的护理

一、病因

鹅口疮又称雪口病,为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多见于新生儿和营养不良、腹泻、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或激素患儿。疱疹性口腔炎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所致。溃疡性口腔炎主要由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感染引起,多见于婴幼儿,常发生于急性感染、长期腹泻等抵抗力下降时。

二、临床表现

(一)鹅口疮

本病特征是口腔黏膜表面出现白色乳凝块样物,初呈点状或小片状,可逐渐融合成大片,不宜擦去,强行擦拭剥离后局部黏膜潮红、可有渗血。患处不痛,不流涎,不影响进食。

(二)疱疹性口腔炎

多见于1~3岁婴幼儿。起病时发热,体温可达38~40℃,牙龈、舌、唇、颊黏膜等处出现散在或成簇的小疱疹,水疱迅速破溃后形成浅溃疡,上面覆盖黄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有时累及上颚及咽部。局部疼痛,出现流涎、烦躁、拒食,颌下淋巴结常肿大。本病应与由柯萨奇病毒引起的疮疹性咽峡炎鉴别。后者常发生于夏秋季,疱疹主要在咽部和软腭,不累及牙龈和颊黏膜,颌下淋巴结不肿大。

(三)溃疡性口腔炎

初起时口腔黏膜充血、水肿,继而形成大小不等的糜烂面或浅溃疡,散在或融合成片,表面有纤维性炎性渗出物形成的灰白色假膜,易拭去。全身表现为患儿哭闹、烦躁、拒食、流涎,常有发热,体温可达39~40℃,颌下淋巴结肿大。

三种口腔炎的比较

口腔炎类型

致病菌

口腔渗出物特点

漱口溶液

是否需要隔离

鹅口疮

白色念珠菌

白色乳凝块状物

%碳酸氢钠

疱疹性口腔

疱疹病毒

黄白色纤维素样渗出物

3%过氧化氢或0.1%依沙

吖啶

接触性隔离

溃疡性口腔炎

链球菌

灰白色假膜

3%过氧化氢或0.1%依沙吖啶

三、治疗原则

以清洁口腔和局部涂药为主,发热时可用退热剂,有继发细菌感染时可选用有效抗生素。注意水分和营养的补充。

四、护理问题

1.口腔黏膜受损:与口腔不洁、抵抗力低下及病原体感染有关。

.疼痛:与口腔黏膜炎症有关。

3.体温过高:与感染有关。

五、护理措施

(一)促进口腔黏膜溃疡愈合

1.保持口腔清洁:用3%过氧化氢溶液或0.1%依沙吖啶(利凡诺)溶液清洗溃疡面。鹅口疮患儿宜用%碳酸氢钠溶液清洁口腔,每日~4次,以餐后1小时左右为宜。鼓励患儿多饮水,进食后漱口(患者沐浴、口腔炎患儿的口腔清洁、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时间均为餐后

1小时哦)。

.按医嘱正确涂药:鹅口疮患儿局部涂抹10万~0万U/ml制霉菌素鱼肝油混悬溶液,每日~3次;疱疹性口腔炎患儿局部可涂碘苷(疱疹净)抑制病毒。溃疡性口腔炎可涂5%金霉素鱼肝油、锡类散等。涂药前应先清洗口腔,然后将纱布或干棉球垫于颊黏膜腮腺管口处或舌系带两侧以隔断唾液;再用干棉球将病变部黏膜表面吸干净后方能涂药。涂药后嘱患儿闭口10分钟再去除棉球或纱布,然后取出隔离唾液的纱布或棉球,嘱患儿不可立即漱口、饮水或进食。

(二)减轻口痛

以微凉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为宜,避免酸、咸、辣、热、粗、硬等刺激性食物。在清洁口腔及局部涂药时,动作要轻、快、准,涂药时应用棉签在溃疡面上滚动式涂药,不可摩擦。因疼痛影响进食者,可按医嘱在进食前局部涂%利多卡因。

(三)防止继发感染及交叉感染

护士为患儿进行护理前后要洗手,患儿的食具、玩具、毛巾等要及时消毒,鹅口疮患儿使用过的奶瓶、水瓶及奶头应放于5%碳酸氢钠溶液浸泡30分钟后洗净再煮沸消毒。疱疹性口腔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应注意与健康儿隔离,以防传染(亲:丹毒、破伤风和疱疹性口腔炎患者都具有传染性,需予以接触隔离)。

六、健康教育

1.向家长介绍口炎发生的原因和治疗要点。

.指导家长清洁口腔及局部涂药的方法。

3.指导家长做好清洁消毒工作,食具专用,哺乳妇女勤换内衣、喂奶前后应清洗乳头。

4.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吮指,正确刷牙,进食后漱口。

5.宣传均衡营养对提高机体抵抗力的重要性,避免偏食、挑食,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慢性胃炎病人的护理

一、病因

1.幽门螺杆菌感染:目前认为多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约15%~0%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胃炎会发生消化性溃疡。

.自身免疫反应:富含壁细胞的胃体和胃底部黏膜萎缩为主。

3.理化因素影响:由于胆汁反流、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饮用浓茶、酒、咖啡,食用过冷、过热,过于粗糙的食物等因素引起胃黏膜损伤。

二、临床表现

慢性胃炎病程迁延,多无明显症状。部分病人有消化不良的表现,多数为上腹部隐痛或不适、反酸、上腹部饱胀、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

三、辅助检查

胃镜检查是最可靠的确诊方法(胃镜是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癌、上消化道大出血等疾病确诊首选的检查方法)。

四、治疗原则

1.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胃炎应给予灭菌治疗。常应用两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替硝唑等和(或)枸橼酸铋钾二联或三联治疗。

.根据病因给予相应处理,有胆汁反流者,可用考来烯胺或氢氧化铝凝胶吸附。硫糖铝在餐前1小时与睡前服用效果最好,如需同时使用抑酸药,抑酸药应在硫糖铝服前半小时或服后1小时给予。还可用吗丁啉或西沙必利等胃肠动力药,加速胃排空,应在饭前服用,不宜与阿托品等解痉剂合用。

3.对有烟酒嗜好病人,应劝其戒除。

4.有恶性贫血病人,可注射维生素B1加以纠正。

五、护理措施(◆)

1.休息:急性发作期,应卧床休息;恢复期,病人生活要有规律,避免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

.饮食护理:急性发作期病人可给予无渣、半流质的温热饮食,如病人有少量出血可给予牛奶、米汤等,以中和胃酸,利于黏膜的恢复。剧烈呕吐、呕血的病人应禁食,进行静脉

补充营养。恢复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避免食用过咸、过甜、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定时进餐、少量多餐、细嚼慢咽,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3.疼痛的护理:遵医嘱给予局部热敷、按摩、针灸或给止痛药物等缓解疼痛。

4.心理护理:应注意安慰病人以使其精神放松,消除症状反复发作而产生紧张、焦虑、恐惧心理,保持情绪稳定,从而增强病人对疼痛的耐受性。应指导病人,掌握有效的自我护理和保健,减少本病的复发次数。

扫描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kuiyanga.com/xkyck/42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消化性溃疡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